张勇反问那个学生:“如果我给了你这个权力,你会吗?”
2 o% I- O4 \5 ^整个课堂200多个学生,一下子鸦雀无声。
" U6 ~7 W0 r+ p1 J/ ^4 J8 W) K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信任,海底捞也有滥用权力的员工。! {' r5 N$ J8 I% e, d" ~
当海底捞赋予服务员免单权的同时,就意味着公司必须要承担极少数员工对权力滥用的风险;同时,还必须承担当少数人滥用得不到制止时,权力就有可能大面积被滥用的风险。* B, a" \) i" n5 X
2 u* r- z4 T7 G+ H海底捞是如何监控这种员工被大面积授权的?1 C+ l- i1 y" F6 R2 }
& }+ M6 I& k/ I0 t9 C
那就是海底捞的特殊干部选拔制度:除了工程总监和财务总监之外,所有干部都必须从一线服务员做起。这条晋升政策甚至极端到包括厨师长的职位。原因是不论你的厨艺多么好,没有亲自服务过客人,就不知道服务员需要什么样的后厨支持。) [ d! E/ I& {+ N: R
这样层层选拔出来的管理者太清楚了,什么时候员工才必须用免单这种极端方式让客人满意。因此,有心作弊的员工能骗过他们一次,但不可能逃过第二次。3 P& ?! E5 W" {$ o! ]) f! n
除了有效的监督之外,人的自律也使海底捞员工的免单权没被有大面积滥用。
7 c) E$ P5 U D+ o- N" q 双手改变命运
5 D' b2 o: o$ e- ?/ \6 ^管理者最难的事,是让别人相信明天的大蛋糕会有自己的一份。张勇却让海底捞的员工们相信了,双手能改变命运。9 W5 Y% t" p# M7 J( o0 Z% v1 R
师洪桥是北京海底捞的一位普通员工,童年家里连一个鸡蛋都很难吃到。看到小朋友们吃冰棒和方便面她都很羡慕。
# W2 c* I: t% |: I9 j4 Z" T z7 s _后来她和哥哥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可父母只能供一个。“那天晚上,我爸爸哭了,妈妈看着我说,孩子,你就让你哥上吧。他是你爷爷的命根子,你爷爷生前就一直想让他上大学。” Z5 ]: W4 Y! U+ A T
师洪桥什么也没说,就把录取通知书撕了。
8 S ^, Y9 `) {$ o7 N她后来和妈妈都进了海底捞打工。现在拿的工资除了给哥哥寄生活费外,还能给自己买新衣服和零食。
, L8 s& n+ U8 o! ^0 {6 A杨小丽当年开创了海底捞在西安的市场,最初大门打开,硬是没客人来,真急死了。她看到电线杆上那些办证开发票治性病的小广告可以随便贴,也带着几个服务员去贴小广告宣传海底捞。第一天没事,第二天就让城管抓到了。她哭天抹泪折腾了一通,一分钱罚款没交,还把城管科长拉成了客户。* [7 b* E- d( a! r: A' @5 s
张勇不仅让他的员工相信了“双手改变命运”的真理,还让他们在海底捞享受到了人“生而平等”的待遇。海底捞评价员工或晋升的标准不是学历、出身、背景这些因素,而是只有一个标准——能不能干。只要能干,也能像杨小丽一样,通过晋升到管理职位改变命运。
1 v$ l' {! q+ j2 b, {3 V
; t5 o: J6 R# t/ t8 `0 w张勇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尽管没成文,但他说的东西,海底捞人真信。
8 W7 n' c, @, J% o他如此许诺:在海底捞做店长超过一年以上,不论什么原因走,海底捞都要给8万元“嫁妆”。他的解释是:“海底捞工作太繁重,能在海底捞做到店长以上的,对海底捞都有相当贡献。所以不论什么原因走,我们都应该把人家的那份给人家。小区经理走,我们给20万;大区经理以上走,我们会送一间火锅店,差不多800万。”
" E( V$ j, g) A3 c' ?然而,在海底捞十几年的历史中,上百个店长以上的干部,只有3个人拿走了海底捞的“嫁妆”。! ~) t7 Q, p( x3 \8 L+ q/ G
张勇的故事) ^5 d# j8 ^: Y& Z3 Y: u. Z( r& Q1 X
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创始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张勇总被商学院请去讲授管理之道,他说的最多的总是“双手改变命运”、“把人当人看”、“人生而平等”之类的话,这不得不追溯张勇的创业过程。
( o g2 o" [' l1971年,张勇出生在距离成都80公里的四川简阳。父亲是农机厂的厨师,母亲是小学教员,张勇下面有两个弟弟,家里还有奶奶。
$ ~7 T$ Z8 g1 ~; F' \2 D. ^张勇的童年虽然贫穷,但并没有占据他全部注意力,他的兴趣在于读书。上个世纪80年代,简阳有个免费图书馆,当时年仅十四五岁的张勇就成了那里的常客。他很快看完了图书馆里的言情和武侠小说,之后又把躲在角落里的卢梭、尼采、巴拉图、孟德斯鸠等西方哲学家的书囫囵吞枣看了一遍,甚至把《第三帝国兴亡》读了三遍,还有耐心看完了《上帝已死》这样的书。8 Q+ q0 C5 [ E$ t, J
然而,张勇却不是一个安于在国营企业做一辈子电焊工的人,20岁时就开始四处寻找生意机会。被汽车上兜售假金表的骗子骗过,经历过倒卖汽油的失败,22岁时,张勇终于发现了成都有一种很受欢迎的小火锅,于是,他在简阳找了一个十几平米的街边店,开始了他第三次生意尝试。7 z$ L) b* S. f0 ^8 t( O
! `, W/ u/ \6 q3 R张勇虽然是一个不满足于现状的人,但他却算不上是一个精明的人。汽车上,人家说手上是一块价值1200元的金表,他就相信并买了下来;第一次开火锅店,房主告诉他租金180元一个月不贵,他就一口答应下来;海底捞刚刚开张要定做正规火锅桌子,老板收他每张440元,事后才发现被多收了300元。/ y, g/ E0 B6 f. Q, b2 j# o$ E) k
( @7 u2 b0 Z& P* d' \# O! `1 p世界就是如此奇怪,任何事情都好坏参半,张勇相信别人的性格,不可能不延续到他对海底捞的管理上,他对海底捞员工和干部的信任也是天下无双。这就是海底捞服务员有给客人送菜、打折和免单权力的源头。5 m6 C4 U. O5 u7 g+ s( c& f
海底捞最初有四个股东,除了张勇,还有后来成为他太太的舒萍,他在技校的同班同学施永宏,以及施永宏的太太李海燕。海底捞在相当长时间内管理得比家族企业还家族,四个股东既是老板,又是员工,还是两对恋人。顾客来了,大家凭着自觉性干,客人走了,就喝水聊天打麻将。8 p; p0 i2 H* U$ y9 s: v
" h0 l- ^- |8 u5 K看着这支忠诚但散漫的队伍,张勇觉得这不是干事业的做法。他很快采取了行动,简单而有些无情。除了很早就让自己的太太回家,2004年他让施永宏的太太李海燕也回家了。2007年在海底捞生意快速起飞的时候,张勇竟让在法律上跟自己平起平坐的股东、最忠诚的死党、20多年的朋友,同他一手一脚创建海底捞的施永宏也下岗了。! N r f4 q* N5 M" M! ?
/ \, m0 q5 ~* ]0 C. N A( C' ?
张勇对施永宏的处理,让人不能不想到卸磨杀驴,而且杀得毫不留情。作为朋友,张勇显然不厚道;然而,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张勇无疑是优秀的。因为海底捞要想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就必须解决家族企业创业者天花板的问题。否则,职业经理人不可能在海底捞有大作为。张勇的两个弟弟也都曾在海底捞干过,但最终也因不符合张勇的标准,从海底捞走了。张勇的不讲情义,在他对施永宏的处理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 o# M! ?1 j. X6 e8 z* I* v* u
- V2 ^; r/ `* O+ p- F0 [ 一个管理创新论坛请张勇去讲话,张勇说:“我们的管理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员工都很简单,受教育不多、年纪轻、家里穷的农民工。只要我们把他们当人对待就行了。”& C' ?: C1 h! \7 E. t3 j5 \
把人当人待,也算管理创新?# i; l% L9 L }6 V) T9 P5 V
对,这就是海底捞最大的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