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中国名厨美国传艺 王义均率领徒弟们,在意大利罗马表演烹艺取得巨大成功以后,他的大名可就更响、更香了。他刚刚回国,就又有不少国家的名酒店向他发出了邀请。其中邀请最诚挚、最迫切的,是美国新泽西州首府特伦顿市的“中国饭店”。 这家饭店乃是我国台湾省人王小芳、王少芳姊妹二人合开的。这姊妹二人为什么选在这里开中国饭店呢?原来美国的新泽西州是美国最富庶的地方之一。这个州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东临大西洋,西界特拉华河,土地肥沃,农产品丰富,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全州近740万人口,近百分之九十居住在城市,城市居民之多,居美国各州之首),消费水平很高。 但是,王小芳、王少芳姊妹二人合开的“中国饭店”,虽然名称很响,还开在了这块得天独厚的地方,而且设施也高雅,菜肴也华贵,但终因没有名厨烹制名菜,而打不开局面。姊妹二人苦苦经营数年,连个“星级”都没被评上。这就是她们得闻王义均的大名,立即诚挚发出邀请的原因。 王小芳和王少芳为了借助祖国大陆名厨打开局面,并且站稳脚跟,还亲自来到北京面请、洽谈,并诚恳地提出:请丰泽园饭庄多派名厨前往,请王义均等名厨在她们的饭店多工作几年,报酬从优。 北京市政府主管部门经过慎重研究,认为这既是弘扬中国饮食文化的大好时机,又是支持海外侨胞发展实力的大好机会,还对沟通两岸人民感情有利。因此,决定派出以王义均为首,由尹振江、于铁柱、王富强、张永才、安万国等五人组成的厨师工作团,到王小芳和王少芳合开的“中国饭店”工作;并同意了她们提出的、王义均等在她们的“中国饭店”工作两年的要求。 1986年10月,以王义均为首的“中国厨师工作团”,应邀来到了美国新泽西州的“中国饭店”。王义均等一到美国,就引起了各种媒体的高度重视。《纽约时报》等许多报刊,除发布“中国名厨到美国献艺”的消息外,还多用很大篇幅介绍了中国名厨师王义均小传、丰泽园饭庄小史、丰泽园饭庄名菜。这可真称得上是“先声夺人”,王小芳和王少芳的“中国饭店”,立即一扫门庭冷清的局面,日日车马盈门,生意立刻兴隆起来。不久,就连续被评上了三星级、四星级饭店。 美国新泽西州的中文报刊《中报》,以《中国饭店美肴色香味全——礼聘北京丰泽园名厨六人主持》为题,对王义均等一行赴美的情形报道说: “中国饭店的老板不惜工本,亲赴北京,以重金礼聘北京丰泽园饭庄为首的名厨师王义均大师,共六人来美主持中国饭店的厨房。王义均十余岁从山东只身来到北京即在丰泽园饭庄学艺。由于丰泽园在北京素来负有盛名和威望,当时的名厨高手在此代代相传,因而王义均大师傅在数十年中,在这家饭庄积累了各名厨的传统特色和经验,而自成一格。1983年全国名厨大赛中,他是唯一获得热炒、冷拼两项金牌的最佳名厨师,使原来名声始终不衰的丰泽园饭庄,更是名声大噪。之后,美国副总统布什和洛克菲勒家族访问北京时,皆以王大师傅主理的班底设国宴招待。 “王义均大师傅的班底中,中国名菜和面点小吃家尹师傅(振江)、于师傅(铁柱),拉面专家张师傅(永才),烤鸭安师傅(万国)等,都是随同王师傅一起,在全国人代大会中表演献艺的国宴级师傅,他们代表中国先后到苏联、意大利罗马、德国、日本去表演手艺……” 王义均等六人在美国新泽西州工作的两年当中,当地的新闻媒体对他的宣传介绍,一直没有中断过。仅举一例,即可知王义均当时在当地的影响之大。 美国新泽西州有一家颇有影响的杂志,叫做《好生活》。这家杂志于1987年8月,以《在我们中间》为题,介绍了四位在当地工作的、著名的外籍厨师。该刊物照片介绍上的第一位是王义均,文章介绍中的第一位,也是王义均,并再次配发了王义均的更大篇幅的照片。《好生活》杂志刊发的有关王义均的文章,摘要如下: “美伊科诺斯州春天之地的‘凯西’(笔者注:意大利语“凯西”乃“古老、深奥的中国”的意思)22号饭店里,妩媚动人的女业主,爱丽斯·王女士,是曼哈顿中国学院的前任课程主任。 “经过美国移民局和中国政府之间几个月的磋商,并得到了美新泽西州民主党参议员劳丁伯格·弗兰克的帮助,爱丽斯·王女士终于实现了她的愿望:即邀请中国北京丰泽园饭庄的厨师长王义均,以及其它五位著名的中国厨师,从北京来到新春天之地餐馆工作。 “五十四岁的厨师长王义均先生,和其他五位得过大奖的中国厨师,在北京著名的丰泽园饭庄一起工行已许多年。王厨师长是北京被选之获得官方证书的厨师之一。他独一无二的证书包括全国第一届烹饪大赛两个项目的第一名(他是唯一获得两个第一名的技师),即最佳厨师和冷荤拼盘制作工艺优秀奖。 “在北京,王先生曾在中国政府举行的欢迎美国副总统乔治·布什的国宴之上大显身手。还曾专门为洛克菲勒家族的几名成员做过菜。我们在采访王先生时,请他多讲讲自己的业绩。他说:‘按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讲出自己的成绩,是正常的;然而讲多了,就不好了,不谦虚了。’ “王先生接着说:‘然而,对于我们在新泽西这个美丽的州里所受到的热情欢迎和接待,我们是很高兴的。在这里逗留的这段时间里,为我们的新朋友做菜肴我感到很高兴。和我一起来的厨师在烹饪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在我们共同工作的三十多年中,他们都是我遇到的最聪明、最合作的厨师,能和他们一起工作,我感到非常幸运。’ “凯西22号饭店内,柔和的珍珠灰色和乳白色的墙上,装饰着优美恬静的东方水彩画,还有身着夜礼服的职业侍从们,这一切都为餐馆平添了不少和谐的气氛。早在马可·波罗由东方返回意大利时,他称中国为‘凯西’,意思是‘古老、深奥的中国’。这就是餐馆名称的由来。 “王先生还介绍了几种北京风味小吃。如炸茄盒、水饺和蒸饺子、麻酱面和打卤面;由龙虾、鸡丝、海虾、石斑鱼组成‘龙凤呈祥’的冷拼,最为引人注目;芒果和绿茶冰激凌,是配以这些食物的最佳甜点。 “王先生特别为我们新泽西《好生活》杂志,提供了下面的菜谱: “麻辣鸡丝(二人用)。 “原料:芦笋……、鸡脯肉……、淀粉(半茶勺)、料酒(一茶勺)、鸡蛋……、葱……、姜……、盐……、鸡汤或清汤……、花生油…… “制作:芦笋洗净切成1英寸长的片;鸡胸脯肉去皮去骨头,切成2英寸长的条,将蛋清和淀粉、料酒、盐放入碗内,将切好的鸡丝倒入;将2棵小葱洗净、切碎,鲜姜去皮、切碎,用另一个碗盛上葱、姜末,加1茶勺料酒、半茶勺淀粉、两茶勺鸡汤或清汤、盐适量,搅匀,备用。 “炒勺上火,倒入花生油,烧至五六成热时,倒入鸡丝,待鸡丝变色后,再下入笋片;快速翻炒几下,把汁耗干,出锅;将炒勺里的油滗去,再将鸡丝、笋片放回炒勺内,倒入调好的汁,翻炒2——3分钟后即可。” 《纽约时报》除大量报道了类似以上的内容,惊叹“王大师魔术般的技艺”外,还特意介绍了几道“格外适合美国人口味的中国菜”。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王义均早就听说,欧洲和美国人不喜欢油腻,他到美国以后,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不光美国本土人,就连华侨,也都对油腻过多的食物不感兴趣,而且对偏甜的食物也不喜欢。于是,他就根据美国人和华侨喜食鲜嫩清淡食物的口味特点,和他的几个徒弟,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创造性地烹制出了“美国风味龙凤配”、“美国风味干烧龙虾”、“西式柠檬鸡”、“西式芥兰牛柳”等系列菜品。 这些菜能不能受到美国本土人和华侨的欢迎,开始时王义均心中也没底,他就先请王小芳、王少芳姊妹品尝了一下。王氏姊妹品尝后连声叫绝说:“妙,妙极啦!地道的中国菜!地道的美国风味!”王氏姊妹请几位美国老饕品尝了一下,也都连连叫好。所以,这些菜品推出后,被当地新闻界誉为“格外适合美国人口味的中国菜”! 关于王义均在美国新泽西州献艺,还发生了两段王义均传播友谊的佳话。 头一段,是王义均收美籍华人为徒。原来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李政道博士和夫人,对祖国菜十分感兴趣,对丰泽园饭庄的鲁菜,尤为偏爱。因此,他们每次到北京,必到丰泽园一饱口福。一次,李博士和夫人偶到新泽西州,得知北京丰泽园饭庄的名厨师在“中国饭店”献艺,就连忙跑去美餐了一顿。饭后,李博士的夫人突然向王义均提出了一个要求:“请王大师教会我怎样做中国鲁菜,我回到家中以后,好为我的丈夫做中国山东菜吃。”王义均见她说得诚恳,就教给了她几种山东菜的做法。李博士夫人学得非常认真,不光详细做了笔记,而且边操作边请王义均指导。 王义均回国后,李政道博士夫妇又到丰泽园饭庄吃饭,老朋友再次相会,更加亲密无间。李博士夫人不光提出请王义均再教几个菜,而且要求拜王义均为师。她说:“咱们中国人学艺讲究拜师傅,徒弟拜了师傅,师傅才传授真功夫,我要拜王大师为师,学到做中国菜的真功夫,回美国后好和丈夫常常共享祖国美食。”王义均一听这些话,没法子推托,只好收下了这位美籍博士夫人为徒弟。 第二段,是王小芳和王少芳把王义均和他的徒弟们,都当做了“金字招牌”。原来王义均在美国工作期间,“中国饭店”的老板王小芳和王少芳,就对王义均十分尊重。王义均回国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990年,因事又到美国。王家姊妹闻讯,专请王义均到她们的“中国饭店”做客,并盛情款待,十分亲热。王义均见大厅之上还挂着自己和徒弟们的大幅照片,有些不解地问道:“我们离开这里都两三年了,还挂这些照片干什么?” 王小芳真情地说:“是你王大师带领徒弟们,使我们的‘凯西’得以成功的。为了我们的友谊,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我们才总是悬挂你们这些照片的。” 王少芳则风趣地说:“自然也是为了赚钱呀!你们的玉照,就是我们‘凯西’的金字招牌,我们怎么肯轻易摘下来呢?” 总之,王义均和他的高徒们,美国新泽西州之行,又取得了巨大成功。 王义均这次到美国工作,也发生过极不愉快的事。第二十二章中已有交代。不再赘述。 上文内容摘自 大众文艺出版社 出版 《王义均传》 黎莹 著 书号为 ISBN 7-80171-538-1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