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菜文化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会员
市菜文化网 门户首页 海参网新闻 查看内容

山东威海市四项措施着力打造中国海参第一市

2011-1-5 11:43| 发布者: 管理中心| 查看: 756| 评论: 0

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将海参增养殖作为渔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完善的科技服务、有效的示范带动、科学的宏观调控,使海参增养殖成为渔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海参增养殖基地。

  积极的政策引导。1996年,环翠区在市内率先开展大规模海参增养殖试验,为确保其成功开展,环翠区人民政府将其列入年度重点工程,出台了对项目承建单位免征地方配套费及石料资源费和投石船检验费,无偿供应临时用地等优惠倾斜政策,并规定每投放石1立方米给予5元钱补助,当年即兑现财政补助资金200万元,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发展海参增养殖的积极性。文登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海洋与渔业发展的意见》,规定发展虾池投石养参规模在100亩以上的,按投石资金的50%给予“双增”专项资金扶持。潮间带筑池养参,规模在100亩以上的,每20亩扶持“双增”专项资金5万元。同时对进入规划园区的养殖业主,在税收上给予优惠,第一年不征特产税,第二年减半征收特产税。政府的政策扶植,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海参增养殖的积极性,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海参养殖在全市迅速铺开,掀起了海参增养殖的高潮。

  完善的科技服务。为提高海参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威海市先后举办了10多期海参增养殖培训班,聘请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讲课,并多次组织养殖单位到市内外参观,加强交流、增加经验。各级渔业技术推广机构成立了技术服务队伍,编制了海参养殖技术明白纸,深入基层,为生产单位提供从育苗到养成的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技术服务,及时解决技术难题。与此同时,该市还组织引导生产单位与中国海洋大学、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科技协作关系,对技术性难题共同攻关,联合为海洋养殖业发展构筑起坚实的技术支撑,为海参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有效的示范带动。在海参增养殖的发展过程中,威海市采取以点带面,先在点上取得经验,然后在推广普及的做法。率先选择环翠区张村水产公司开展示范,到2002年底,该公司相继融资1200万元,在双岛湾开辟海珍品生态养殖保护区5000亩,设立投石渔礁区800亩,累计投放人工渔礁45万立方米,以海参为主的海珍品年收入近千万元,是实施增养殖前的40多倍。2002年,威海市又在文登五垒岛湾建设了省级虾池造礁养参标准化示范基地,从虾池改造、苗种选育、饵料选择等各环节开展标准化生产,为全市虾池养殖海参树立了样板。示范点取得的良好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吸引众多单位纷纷跟上,发展规模迅速壮大。

  科学的宏观调控。受海参养殖高效益的吸引,室内外众多单位纷纷改造虾池、投石造礁,投资海参养殖。海参养殖业存在一哄而上、失去控制的危险。

  为此,威海市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和养殖规划,及时对海参养殖进行调控,规划专门海参增养殖园区,引导生产单位进区生产。同时对新上项目中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避免项目破坏自然景观和海洋生态环境,产生污染。在临近市区的海域,不再新上围堰养参项目。并通过养殖证制度对其进行管理和规范。使海参养殖步入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

  通过以上措施,威海市海参增养殖得到迅速发展。2003年,全市新增潮间带围堰面积12500亩,达到26000亩,新增池塘造礁养参7600亩,达到13500亩,海参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存养量近3亿头,当年鲜参产量1.6万吨,产值近15亿元,占全市水产品产值的11%,成为全国海参养殖第一市。 

最新评论

站长联系方式:QQ 86783780 Email:mabuyukf@sina.com 电话:13963 1 56001 如您有什么建议、投诉或是合作,请电话联系 本站原创内容,发表者拥有版权,中国海参文化网拥有展示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纠纷请版权所有者寻找发行者自行解决,中国海参文化网尽力协助,但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市菜文化网

GMT+8, 2025-4-25 21:04 , Processed in 0.05957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