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国庆长假期间,烹饪界享有“海参王”美誉的烹饪大师高速建,应常州顺德烹饪技术研发中心之邀,莅临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常州大厨详解海参制作工艺。在其授艺暇余,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专访。 在高速建的名片上,印有一串头衔:首位中国海参菜文化代表人,首位中国鲁菜“形象大使”,国际烹饪大赛评委,全国餐饮业国家级评委,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山东省烹饪协会副秘书长。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他表演的“手拉活海参”,经过他2分钟徒手抻拉,一两重的海参被拉成只有0.003毫米的一张透明薄片,被收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高速建作为鲁菜泰斗王义均大师的弟子,得其真传,加上对烹饪技艺的钻研和努力,成为鲁菜特别是海参菜的领军人物。在市场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高速建却毫不讳言地揭起了做海参的黑幕:“市场上给海参掺假做得很厉害。在原料市场上,有的‘高手’做500克海参,其中200克是盐、明胶、定型剂。有时厨师也很难分辨。” “在发海参的过程中,做假的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加盐、糖、明胶,有时为了让消费者‘满意’,还特别加墨水。这种做法污染程度较小,营养破坏得也少,对人体危害不大。第二种是加碱性原料发制,这种会大量破坏海参的营养价值,虽说消费者吃到的东西没营养,但也不至于有什么坏处。第三种是大量使用硫酸亚铁、福尔马林液,这对人体就很有害了。” 转自《常州晚报》(2008年10月6日)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