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菜文化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会员
市菜文化网 门户首页 海参文化 查看内容

海参在大海中如何自卫?

2010-12-2 15:02| 发布者: 管理中心| 查看: 1001| 评论: 0

参鲍翅肚,是四种主要名贵海味,为酒家筵席上不可少的原料;就是一般人家请客,有时也要用到这几件东西,尤其在过新年和春节请客,必然也要预备这一类的海味。不过,在这方面,本地人和外江佬的风俗尚则有一点不同。本地人对于筵席,以翅席为最上,一盆红烧大裙翅,仅是这一样菜的代价就要在百元以上:他们对于海参则是看在鲍鱼甚是鱼肚之下的。但在外江人眼中则不然,尤其在北方,他们看海参便比鱼翅名贵多了。最上等的筵席是用燕席,用燕窝银耳做主菜,其次便是海参,鱼翅反而是不重要的。就因为这原因,在本港开设的北方馆子所制的鱼翅,时常受到本地食家的冷言讥笑。认为不是"剑拔弩张",便是一塌糊涂。这诚然是事实。但说到海参,则北方馆子用大海碗装红烧的红海参,虾圆海参,论滋味和火候,则即使以广东人用海参制的"乌龙吐珠"名菜来比较,也不免所有甘拜下风了。

        海参虽是中国人惯吃的海味,但像鱼翅鲍鱼一样,从前都是从国外输入的。其实中国山东烟台一带也有海参出产,不过产量不多,而且形体较小罢了。本地人看重的花白"猪婆参",北方人用惯的黑色大刺参,都是从日本南洋澳洲甚至墨西哥运来的。我们见惯的海参,都是海味店里的海参干。很少人见过新鲜海参或活的海参。其实,本港海里也有海参出产,而且不少,在香港南部多礁石的海滨,如赤柱半岛等处,时常可以捉得到活海参,尤其在退潮的时候,它们大批留在浅水或岩缝里。本港出产的是一种黑色小刺参,约五六寸长,晒干起来大约仅有一两寸而已。所谓刺,其实是海参的脚或吸盘而已。海参是海星海胆一类的海中棘皮动物。中国旧时的方物志上名它为"沙巽",为"戚车",说它的形状类男阴,认为是补品。又说渔人钓海参时,要将男孩脱光了身体沉入海中,然后任海参一一吸在他的身上。这真是胡说。其实,海参倒有一点奇怪的特点,为一般人所不知道的。这乃是它的骇人的古怪的自卫方法。海参身上没有武器,每逢海中其他生物向它进攻是,它便先缩紧了自己的身体,再将尾部收缩,然后突然一放,将自己的呼吸器官和腹内的若干器官一齐射出来。这些东西含有乳状的浆液,像是一棵小树,又像是一阵烟幕,将敌人吓退,然后海参便慢慢的走开,它并不要收加自己喷出来的腹内器官,它是随时可以重新再生一副出来的。试想若是一个人一张口能够喷出他的心肝五脏,将敌人吓退,自己却掉头不顾而去,这将是一各怎样骇人而且有效的退敌武器。

最新评论

站长联系方式:QQ 86783780 Email:mabuyukf@sina.com 电话:13963 1 56001 如您有什么建议、投诉或是合作,请电话联系 本站原创内容,发表者拥有版权,中国海参文化网拥有展示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纠纷请版权所有者寻找发行者自行解决,中国海参文化网尽力协助,但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市菜文化网

GMT+8, 2025-4-25 22:27 , Processed in 0.06542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