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菜是中国北方菜系的典型代表,在历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近年来,有关鲁菜发展的讨论越来越多,尤其是山东餐饮界的经营者与理论工作者,都对鲁菜的走势更加关注。中国加入WTO后,餐饮市场将会进一步开放,外国餐饮品牌必将成批涌入华夏食界,而我国南方的各大菜系也将在北方地域上再度展开强大攻势。为此,把握时代机遇,创造鲁菜品牌,扩大鲁菜阵地,便是我们齐鲁餐界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将以”速健(御厨)海参”为例,探讨鲁菜发展的品牌问题,并乞望方家通人给以指教。
一.鲁菜发展呼唤品牌 在现代餐饮市场上,地域菜系仍然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因为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的饮食资源不同,生活习俗亦有差异,久居乡土的人们还是习惯于家乡的传统口味。外来菜系虽然给人以耳目全新的感觉,但终究无法取代本地菜而垄断市场。中国人的地域情结和乡土观念始终左右着人们的就餐方向。 然而,现代信息使得市场沟通更为迅捷,生活优越的地区或人群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饮食享受,如果一个地区的本土风味不能满足当地人的高标准需求,那么,外地菜将会迅速弥补这一空缺。我们从粤菜、川菜、杭州菜在山东餐界的分布数额上,便可以看出这种市场趋势。 可以说,山东是齐鲁礼仪之邦,乡土观念最为浓厚,人们的饮食口味也最难改变,那么,为什么在目前的餐饮市场上,高档饭店大都推出粤菜而不推出鲁菜,高消费人群偏爱鲍翅燕而往往轻视山东海鲜?原因就在于,当饮食消费向高标准跨跃的时候,粤菜率先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而鲁菜却仍然停留在过去的荣耀中而墨守成规。我们不是在自我菲薄家乡的烹饪能力,只是承认鲁菜在近二十年时间里没能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品牌的境界。 鲁菜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鲁菜的技艺也曾博得全国烹饪行业的一致认可。然而,长期以来,鲁菜走的都是技艺之路,往往注重自我修养而忽视了品牌创造。技艺与品牌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它们之间却从来不会自动划出等号。也就是说,品牌必定包含着技艺,但技艺未必就能演化成品牌,技艺是品牌的基础,而品牌则是技艺在公众心目中的全面认可。在现代餐饮市场上,消费者大多认品牌而很少关注烹饪技艺,因为品牌是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和信誉度的综合反映,而技艺只有业内人士才知其深浅。 粤菜和川菜都讲究品牌营造。粤菜选择了高档品牌,川菜创造出大众品牌。粤菜把鲍鱼、鱼翅、燕窝等高档原料当作主营菜品,投放市场使之产生震撼力。川菜则把传统菜和大众吃法推广于全国,使之产生共鸣性。粤菜厨师以杨贯一为鼻祖而抄作出“阿一鲍鱼”,使其身价百倍,更使燕翅食府、鲍翅食府的名号满布鲁菜之乡。川菜传来麻辣火锅、鸳鸯火锅,很快插足于大街小巷,致使盛夏之际,山东居民汗流浃背,仍然围绕在火锅之旁。 品牌没有高低档之分,粤、川两菜系营造的不同品牌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品牌也没有地域限制,一个好的菜系品牌,不但在本土可以生根开花,更能够在外地受到欢迎,尤其是在现代市场大沟通的局面下,品牌往往成为一个地域菜系赖以立足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来自异国的肯德基和麦当劳占据中国快餐市场,靠的就是品牌势力。 再看看我们鲁菜的现状,它既不缺高水平的厨师队伍,也不缺发展的机遇,惟独缺少的就是过硬品牌。山东是一个沿海大省,胶东海鲜则远近知名,其原料基础并不差于南海各省,如果推出一系列鲁菜品牌,传统的鲁菜不仅能够重振雄风,还有可能再度打入外省市场,让天下食客重新品尝久违了的鲁菜风味。 品牌靠人来创造。对于餐饮品牌而言,需要全方位的努力,这里面包括含有地域特色的原料、出神入化的烹饪技巧和现代形式的品牌包装,三者缺一不可。山东全省物产丰足,特色原料举目可寻;山东厨师功底深厚,案灶技艺可压群雄;我们所要重视的仅仅是品牌的创意、研制和包装。可以这样说,在未来餐饮界激烈竞争的时代潮流中,鲁菜必须用自己的新式品牌来作为竞争武器,否则将会被时代的车轮越抛越远 |